返回
  2022年,楼市会不会逆转?
  
  01、2022年,楼市四问
  
  2021年,堪称中国楼市的大转折之年。
  
  上半年还是万人抢房、房价永远涨的热潮,下半年房企暴雷、房价下行屡见不鲜。
  
  对于房地产的未来,可谓莫衷一是。
  
  关于2022年,市场最关注的问题有四个:
  
  一是,政策见底,市场、房价会不会见底?
  
  二是,坚持房住不炒,还是开启新一轮涨价去库存?
  
  三是,暴雷房企会不会绝境逢生?烂尾楼会不会一烂了之?
  
  四是,房地产税试点,何时落地?
  
  这些问题,其实早已有了政策定调。
  
  02、房住不炒VS涨价去库存
  
  房住不炒,仍在各种场合被频繁提及。
  
  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房住不炒”的大原则之后,央行、住建部等部门多次提及这一原则。
  
  近日,住建部部长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指出,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工具和手段。
  
  这次,不仅重申“房住不炒”,而且再提“房不刺激”,可见楼市政策底线仍在。
  
  可以说,房住不炒,将是整个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的政策主基调,短期不会轻易改弦更辙。
  
  除此之外,这次专访,还透露出一系列关于房地产政策走向的关键信息:
  
  1、坚决有力处置个别头部房企房地产项目逾期交付风险。以“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为首要目标……确保社会稳定、国家和群众利益不受损失。
  
  2、保持调控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继续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落实城市主体责任,强化省级政府监督指导责任,保障刚性住房需求,满足合理的改善性住房需求,努力做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3、过去形成的“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的房地产开发经营模式不可持续,“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城乡建设方式不可持续。
  
  4、房地产市场的基本面没有变,住房需求依然旺盛。当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3.9%,仍处在快速城镇化阶段。同时,2000年前建成的大量老旧住房面积小、质量差、配套不齐全,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比较旺盛。
  
  这些定调,释放了什么信号?

  【找小本创业信息,就上创业网】


  03、问题房企:不躺平、不烂尾是底线
  
  问题房企不能继续一“躺”了之,“保交楼”是首要任务。
  
  前不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精准拆雷”,这次进一步明确将“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作为首要目标。
  
  可见,经过半年多的发酵之后,对于暴雷房企的处置思路日益清晰化:
  
  一是,以法治化市场化为原则,而非通过行政手段兜底。
  
  二是,既不能任由暴雷房企“躺平”等待救市,更不能让房企借助“大而不倒”形成绑架乃至要挟。
  
  三是,房企要想得到救助,债务危机要想得到化解,“保交楼”就是第一位的。
  
  如果连“保交楼”都做不到,这样的龙头房企显然就失去了救助价值。
  
  此前,恒大多次宣称将“保交楼”作为首要任务,许家印更是喊出了“不允许任何人躺平”的话,这就是以自救来表态的体现。
  
  面向未来,这一次不会再有一波大水漫灌,让问题房企上岸了,债务重组或许是最佳选择。
  
  日前,恒大已成立债务化解委员会,其中不乏国企、不良资产处置公司。
  
  恒大债务化解委员会,共有7名成员,除了包括许家印在内的2名恒大高管之外,其他5名成员均来自外围:
  
  既有以越秀集团、粤海集团为代表的国企,还有专司不良资产处置的信达集团。
  
  这或许透露出暴雷房企未来债务化解的思路。
  
  04、因城施策:有城市收紧,有城市“救市”
  
  官方指出:继续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落实城市主体责任,强化省级政府监督指导责任。
  
  前不久,重要会议提及“因城施策”。既然是因城施策,那么调控的主体责任就更多压倒了地方身上。
  
  毕竟,不同城市市情不同、房价泡沫程度不一、经济人口基本面更是千差万别,所以楼市调控大概率不会一刀切。
  
  换言之,热点城市可能会继续维持政策高压,但短期不会继续加码;但如果房价有走热势头,调控高压随之直接盖上。
  
  至于三四五线城市,不无边际松绑的可能。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21城出台“限跌令”,超过20个城市发布买房补贴政策,而黑龙江、吉林两省甚至主动下场托市。
  
  黑龙江有关部门曾发文要求“全力冲刺房地产业增长”,不过这一文件一天之后就被撤下。
  
  可见,即使是边际性松绑,也不是什么政策都能允许。
  
  05、房地产税试点:该来的迟早会来
  
  近日,中国人大网公开了两份房地产税改革试点相关文件,首次详解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幕后信息。
  
  其中提及:
  
  由于房地产市场全国差异很大,实际情况十分复杂,房地产税立法工作需要循序渐进、稳妥推进。
  
  这一消息被某些机构断章取义,认为是房地产税试点推迟的信号。
  
  事实上,这一表述,恰恰是为何要搞房地产税试点的依据:正因为房地产税立法相对复杂,所以才需要试点先行。
  
  更关键的是,这一表述,是房地产税改革试点方案获得通过时的政策讨论内容。
  
  房地产税试点改革,早在2021年10月就已获批,何来推迟之说?
  
  所以,唯一的悬念是谁会成为第一批试点城市?哪些地方首当其冲?
  
  从近期透露的信息来看,房地产税试点大概率还会如期推进,最迟明年上半年就会有结果了。
  
  多说一句,房地产税试点越早落地越好,否则一直都是悬在市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对市场影响更大。
  
  06、新的政策“歧视”:刚需、投资、炒房区别对待
  
  最近,“保障刚性住房需求”被强调了多次。
  
  继重要会议提出“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这次住建部门进一步明确“保障刚性住房需求,满足合理的改善性住房需求”。
  
  可见,政策只维护两类合理的住房需求:刚性需求,改善型住房需求。换句话说,就是首套与换房的改善需求。
  
  刚需与投资、炒房的区别化对待,未来会长期存在。
  
  在房贷利率上,首套与二套的首付比例、加成点数,乃至放款周期,都会存在明显差异。
  
  未来在房地产税上,刚需或有免征面积,而多套房或许会有累进税制。
  
  至于炒房团,则会面临政策的持续高压。
  
  2021年,北京南城房姐、深圳深房理、杭州奥体房姐的遭遇就足以说明一切。
  
  07、防止大拆大建:老破小的未来悬了
  
  大拆大建的时代即将过去,老城区、老旧小区大规模拆建的可能性越来越低了。
  
  随着房价上涨,城中村改造、老城区改造持续推进,房价也随之水涨船高。
  
  大拆大建模式,让许多城市原住民尝到了一夜暴富的甜头,但房价的狂飙突进、历史文化破坏等问题备受关注。
  
  所以,前不久住建部曾发文要求:
  
  防止大拆大建,严格控制老城区改扩建、新建建筑规模和建设强度,不大规模、短时间拆迁城中村等城市连片旧区。
  
  所以,未来老城区将不会再出现大拆大建的情形,一些大规模的旧城改造项目可能就此搁浅。
  
  至于老旧小区,也早一改棚改等大拆大建的模式,以微改造为主。
  
  与大拆大建不同,微改造,主要诉诸于加装电梯、加建停车场、水电煤气改造,回归民生层面,而非房地产模式。
  
  这意味着,靠投资老破小寻求拆迁暴富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08、告别“三高”:2/3房企都要消失?
  
  房地产“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模式到了终结时刻,一大批房企无法在大洗牌中幸存。
  
  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是过去20年来房企狂飙突进、地产疯狂造富的源泉之一,也是高房价的主要助推力之一。
  
  高负债和高杠杆容易理解,数十家房企净负债率超过100%,通过疯狂加杠杆进行扩张,在繁荣时期可谓无往不利,一旦资金链收紧,债务危机就是最终结果,这正是多个龙头房企暴雷的根本症结所在。
  
  高周转模式的代表,当属碧桂园的“456模式”:
  
  拿地4个月开盘,5个月资金回笼,6个月资金再周转。
  
  碧桂园甚至一度要求,三四五线城市采用标准化产品,设计院接到营销户配及设计要求后,当天内出图(通宵)。
  
  高周转模式,带来了显而易见的质量问题。有业内人士曾表示,这几年的房子质量是最差的,并非危言耸听。
  
  高周转模式,还带动期房占比的提升,期房越来越多,市场一旦下行,很容易遭遇烂尾风险。
  
  所以,这两年,房企融资“三道红线”、房贷“两道红线”、预售资金全面监管模式的先后落地,指向的正是房地产的“三高模式”。
  
  一旦三高模式不复存在,房企必然面临大洗牌,这也是万科董事局主席郁亮说的“缩表”,缩表意味着过冬,意味着活下去成了新的问题。
  
  黄奇帆曾说过,今后十多年,房企数量会减少三分之二以上。也不是危言耸听。
  
  09、避免硬着陆:房地产仍然重要
  
  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房地产在未来仍旧重要,避免硬着陆是各界共识。
  
  正在官方报道开宗明义指出的:
  
  住房和城乡建设是最大的国内消费市场,是稳增长扩内需、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领域。
  
  毕竟,房地产是一个年销售十多万亿的庞大产业,背后涉及数千万从业人员,牵扯一系列上下游产业链,谁都承受不起房地产硬着陆的代价。
  
  同时,许多城市的房地产投资拉动经济、卖地财政的依赖仍旧相当大。
  
  一旦卖地收入出现问题,许多城市的财政支出都会出现问题。
  
  所以,房地产需要的是软着陆,不断消化风险,去金融化、泡沫化,而不是一杆子打倒在地。
  
  10、房价为何必须稳?
  
  “稳房价”必然是政策的最大公约数。
  
  既要遏制大涨,也要防范大跌。
  
  通过稳房价式的楼市横盘来不断消解风险,通过去杠杆让房地产回归民生基础行业,通过房地产税等手段遏制炒房,或将是未来长期的政策选项。
  
  所以,不要指望一二线城市会出现要真的可能。
  
  也不要指望三四五线城市,还能再次复制狂飙式暴涨。
  
  相反,绝大多数城市都将横盘乃至回落,只有少部分供求紧张的核心城市还有机会。
  
  因此,紧盯核心城市核心板块。

上一篇: 董明珠:刺猬、斗士与阿特拉斯

下一篇: 年轻人混日子是没有未来的

最新评论
猜你喜欢

澳门小赌王洗米华被捕

中国未来10年的12个创业机会

海淀青年创业年龄平均为31.53岁

草根创业者该在哪个行业创业?

最简单来钱又快的七种创业方式

年轻人回乡创业怎么提高成功率?

移动互联网下半场终结

怎么样自己创业?6个小技巧分享给你

赵忠祥去世 标志中国电视广播行业一个时代的结束

君盛投资 关注2B类细分领域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