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事件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顺利开幕,首钢园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委会办公所在地和部分场馆所在地,园内集聚了100余台智能网联汽车为公众提供无人配送、无人零售、无人驾驶出租、无人驾驶小巴、商务参观等各项服务,吸引一众国内外运动员和工作人员的目光。
  
  赛迪快评
  
  一、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为冬奥会“高高兴兴比赛,平平安安回家”添保障
  
  为保障冬奥期间首钢园内的智能网联汽车正常运营,首钢园内已建成近10公里的V2X车路协同设备的自动驾驶测试道路,部署了17个5G基站、15个路侧单元(RSU)、1个北斗地基增强站及智能网联汽车专用充电桩,并启动智能公交站台和智慧交通云控平台等场景的设计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是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落地的重要保障。其中,信息基础设施中的5G网络通信具有超高速率、超大连接、超低时延、高可靠的特点,因此以5G为核心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可为LTE-V2X向5G-V2X过渡提供关键通信网络支撑,使智能网联车辆迅速做出决策。在大数据方面,智能网联汽车对系统安全性要求较高,需要保证信息的有效整合存储,同时实现分析预判,而大数据的云存储技术与数据挖掘技术可有效解决这一需求,同时,企业可利用大数据技术从多角度分析数据价值,从而结合需求进行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和数据优化,提高经济效益。
  
  二、以自动驾驶为亮点,智能座舱让冬奥出行“喜上加喜”
  
  首钢园区内,百度阿波龙MINI巴士正面向运动员、冬奥组委工作人员提供接驳服务,北汽无人驾驶车队以及清华大学改造的L4级商务车正忙于日常参观、活动接待等嘉宾接驳服务。智能驾驶座舱作为车辆智能网联功能的重要载体,可使“车-人-路-云”之间的交互内容更加丰富,交互形式和过程更加便利,且更容易进行个性化定制。在消费者层面,目前智能座舱聚焦车身状态显示、地图导航、影音娱乐等基本功能,而如360度环视、智能视觉监控系统、AR-HUD(Augmented Reality Head Up Display,第三代抬头显示)等高级功能尚处于初步推广状态。在技术实现层面,中控大屏、数字仪表、流媒体后视镜等屏幕需由安卓、黑莓、Linux等操作系统驱动,而平视显示系统、各类传感器等则需要嵌入各类智能算法方能发挥出应有的效能。随着芯片算力和通信能力的提升,“一芯多屏”方案成为智能座舱最为重要的发展趋势,“一芯多屏”方案降低了多屏多系统之间的通信以及座舱的生产成本,可解决底层硬件及上层设备的分散性问题,在统一的集成驱动下,更方便实现软件定义个性化的功能。
  
  三、以冬奥应用示范为推动,绘就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虎虎生威”新画卷
  
  2020年以来,首钢园便围绕服务冬奥,结合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的目标,开展“科技冬奥”应用场景相关工作,众多智能网联汽车企业也紧抓服务冬奥新机遇,加速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运营。中国首批“共享无人车”的常态化运营便是在首钢园内进行,例如,园内公众可通过百度Apollo GO App体验Apollo GO提供的“共享无人车”出行服务。后续相关智能网联汽车企业也将以本次常态化运营为基础,在更多区域推广“共享无人车”出行服务。
  
  以冬奥应用示范为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未来发展大有可为。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为4005.3亿元,同比增长53.1%。政策指导和技术创新双重叠加助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迈向万亿台阶。其中,在政策方面,2020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将发展智能汽车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进一步明晰中国智能汽车发展方向。在技术创新创业方面,新势力厂商不断涌现,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注入发展新活力,智能网联汽车在传统汽车基础上通过ICT技术改造逐步实现“自动化”“网联化”技术升级。智能网联汽车在本次冬奥会多种复杂场景中的优秀表现,将进一步提升社会及资本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关注度,未来产业发展有望保持高速增长。赛迪顾问预计未来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仍将保持40%以上的高增长率,到2024年将超过万亿元。

写评论

热门文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 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995315907@qq.com举报,一经 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