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横空出世的ChatGPT风光无两,在全世界范围的火热程度已经无需多言。
自2022年11月30日上线,一周就获得百万注册用户,成为史上最快到百万用户的产品;2个月月活用户已经突破了1亿,刷新了消费级应用程序用户增长速度纪录。
马斯克、比尔盖茨亲自上阵,丝毫不吝赞美之词,谷歌、微软、百度、阿里等科技巨头们一时争相涌入,开启“狂飙”时代。
当前全球经济仍高度不确定,ChatGPT却一石激起千层浪,引爆了科技圈的热情,海内外几十家公司先后自爆ChatGPT相关方向发展,仿佛“点ChatGPT就能成金”,股价暴增,甚至创下股价新高。
但是在享用股价飙升盈利之时,不乏借着商场热潮炒概念、追热点,火还没热就开始打铁了。例如不久前高调发布ChatGPT竞品、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Bard的谷歌就迎来了翻车时刻。
由于在发布会演示视频中出现事实性错误,将第一张系外行星照片拍摄者错认为JWST而非智利的甚大望远镜系统,遭到广泛质疑,股价暴跌近9%,市值一夜之间蒸发近千亿美元。
事实上,不限于资本市场,ChatGPT的巨大名气加上中国大陆无法使用的信息差,灰色产业也陡然兴起。有人开始做起了帮助注册账号的业务,更有甚者,将ChatGPT服务接入微信,然后上线会员订阅的服务,赚鼓腰包。
随着迷惑的概念持续火爆,诸多乱象也扩散到了跨境电商行业。不少“专业人士”宣称:“它堪称跨境电商人的工具神器,ChatGPT用三秒干完你一天的活。”甚至一篇“ChatGPT导致深圳的跨境公司批量裁员”的报道在网络散布,一时人心惶惶。
部分尝鲜体验过的卖家认为ChatGPT它能完成对话给出有理有据的运营策略建议,提供针对跨境行业的咨询服务,有望进一步发展为跨境的“超强辅助”;也有卖家预测ChatGPT很快就会有电商应用出现,尤其是需要数据分析总结类的,例如亚马逊广告分析,选品分析等等。
亚马逊卖家刘明在使用之后也指出,ChatGPT较强的逻辑表达能力确实令人眼前一亮,但是在跨境电商行业并不能完全替代人工。“例如,问ChatGPT10公斤的产品运到美国最便宜的方式。”
ChatGPT的回答是:“最便宜运送10公斤产品到美国的方法取决于许多因素,如产品的尺寸和重量、目的地、配送时间等。通常情况下,邮寄或快递是运送10公斤产品到美国最便宜的方法。您可以比较不同快递公司的报价,并选择其中最合适的一个。您也可以考虑以集装箱的方式进行海运,但这通常比快递更加复杂和耗时。”
对于这样的回答,刘明认为,如果是熟悉业务的货代,能直接精准的告诉卖家哪种方式哪个快递是最划算的,而ChatGPT作为机器存在一定的延迟性,其引用数据来源及可靠性也是有待查验的。这也说明了跨境电商行业中,仍有许多问题是ChatGPT无法准确回答的,它的回答很多可能是“正确的废话”。
虽然ChatGP有强大的写作、分析等能力,但直接生成的模式,还是会存在许多语术错误,需要人为修改。从这样的情况来看,它依旧算不上是个非常完善的产品,只能作为辅助工具提高效率,节约人力。
可以看到,目前就ChatGPT本身的技术程度而言,其使用仍有很大局限性,可能会出现“创造不存在的知识”、“主观猜测提问者意图”等问题。而从GPT-3和谷歌公司的聊天机器人Bard出现的错误可以看到,由于模型完全采用了来自互联网的可用数据进行训练,而互联网数据由用户产生,因此本身存在偏差,也无法在准确性、延续性等方面进行自我修正。
鉴于区块链、元宇宙等“风口吹不起猪”的前车之鉴,面对ChatGPT这一被国内资本市场“过度炒作”的新概念,看客们的心态理应要放得更平和些。
在元宇宙世界中,生成式AI得益于同人类沟通的强大能力,能够替代人类做一些基础性工作,在资本家疯狂逐利的时代下,这些人也随时会被代替掉,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技术只是一个不会自我辩驳的“罪人”罢了。
ChatGPT无论在网络上的舆论表现得多么强势,到底也只是工具罢了,工具永远是为了人服务的。反过来
创业者仍可以在日常的工作中当做参考,人脑过滤,查漏补缺。下面就给大家推荐几种使用小技巧,没准在过程中可以获得一些意外的收获:
1/简化客户服务
帮助处理客户服务查询,例如处理退货或换货。
2/创建产品描述
用于生成有效的产品描述,展示产品的独特卖点。
3/加强产品推荐
用于根据客户的浏览和购买历史为他们生成个性化的产品推荐。
4/生成社交媒体内容
例如,如果公司正在推出一款新产品,需要创建一个促销帖子,以吸睛方式展示该产品的主要功能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