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正在进入一个“人机物”三元融合的万物智能互联时代。面对奔涌而至的数字浪潮,如何利用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倍增作用,成为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
在2021年12月10日“第七届中国行业互联网大会暨CIO班16周年年会”上,信息化百人会学术委员会主席、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北京大学教授杨学山聚焦大会主题“数字化赋能产业大变革”,发表题为《坚持系统观念,提高赋能质量》的主题演讲。
以下是演讲实录:
各位来宾,各位同仁,大家好!无论是数字化转型,还是为数字化转型赋能,都要用系统的观念作为我们看问题和认识问题的方法,即使数字化转型还处于发展早期,数字化转型路径还在探索之中,数字化如何赋能才是有效的,同样也在探索之中,探索期和成熟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本次我的分享分为三个故事和六点体会。
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各种各样的机器人,究竟哪个最像人呢?是触感最像还是交互最像?要实现这样的机器人,什么是最关键的要素?不同领域的公司短板不一样,机械工业认为材料、路径和知识最难。人工智能认为如何使机器人动起来像人一样是最难等等。事情不只有一个维度,我们从不同维度去看就有不同场景。
第二个故事是元宇宙。借着元宇宙的东风,有些公司的市值已经超过了几千亿美元。元宇宙也开始卖房了,元宇宙究竟是卖铲子,还是卖大饼?但它肯定不是大饼,但是它又不像真正的铲子,因此,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真实价值。
第三个故事是众所周知的ERP。原来如此成熟的软件到今时今日,演变成不是所有企业都适用了。有用才有价值。这三个故事其实能反映出当下企业数字化的情况,企业的数字化不是想上就上,而是要符合客观规律的,要真的去思考什么才是数字化转型,怎么样才是高质量的数字化转型。
六点体会
第一点是,卖铲子的还是卖大饼,最后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数字化转型的最后落脚点是每个企业、每个社会场景沿着它的发展方向不断提升质量,在过程中不断获取价值,而不是用了什么样的数字工具或者是采用什么样的数字概念工具。“体”和“用”是我们在数字化实际工作中必须思考的核心问题。
第二点体会,是我们必须要提高赋能质量。这一两年我一直讲这个观点,这其实是因为当下数字化赋能的质量不是很高,真正赋能成功的企业不超过50%,至少50%的赋能是失败的。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我们把“体”和“用”搞错了。我们以为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赋能,只要业绩好概念新就够了,实际上赋能对象的需求是不同的。例如有些企业为什么上用ERP流程反而没有变得优化起来,有些企业数字化反而让成本增加了,因为铲子的使用和企业要的大饼是一样的,它原来的流程十分简单清晰,你把全世界优化过来的流程往上一放,反而复杂了,赋能一定要落实到对象具体的场景中。
赋能不成功,质量不高,是因为分析问题的方法错了。分析问题的方法一定要系统,企业做数字化转型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个要想明白,企业面临问题和要解决问题各不相同,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各不相同。
第三点体会,假如给全国几千万的中小企业发一个问卷,让他们写出三个当前面临的关键问题我可以十分清晰地告诉大家,数字化转型用云原生、云计算、产业互联网一定不在这三个里面,只有做数字化转型调研的时候它才有,你问企业要解决什么问题的时候,几千万个企业最后能解决其中一个的绝对不到1%。
数字化转型是为企业解决问题,不是把技术给企业用就解决问题了,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所以一定要弄清楚,企业的问题和痛点是什么,是工业技术问题?商业模式问题?市场问题?体制机制问题?还是数字技术问题?
第四点,数字化转型一定是融合的。数字化转型不是转向数字企业,不是转向IT企业和网络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企业用数字和数字技术提升发展质量,提升竞争力,而不是有了数字技术企业就好了,这两者之间风马牛不相及。融合的技术、融合的资源、融合的路径,讲数字经济不讲融合是对历史的无知。
第五点体会,什么叫提高质量?是让赋能对象获得价值,不是卖铲子的赚钱,而是卖铲子和卖大饼的一起赚钱这是最根本的问题,一定要做有价值的事,赋能对象有价值能够在具体场景中产生价值。
试想,中国经济社会产业各个方面在2035年、2050年的场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呢?而这些产品和服务是怎么构成的,从今天走向哪个时代,现代化的阶梯是怎么一步一步往下走呢?只有在一步一步的具体场景中,才是能实现价值的,不是炒概念。
第六点体会,是指向CIO的。究竟是自顶向下,还是自底向下?我的回答从来都是,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是一体两面,不能分割的。当前CIO容易犯的错误是从上面两张图中为企业找实施路径,这是认识论的偏差。除非企业的情况和上述情况一模一样。
但遗憾的是,我们目前的数字化转型,几乎没有一个企业,大到央企、小到小微
创业企业都不可能找这样的框架。框架给我们一个思维的边界和路径的引导,而真实必须来自自底向上,具体的企业、具体的项目中。当积累到足够多的时候,才有能力构造出一个真正的框架,解决问题的框架。
最后总结一下: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几十年历史了,数字化转型也已经有七、八年,为什么目前的赋能数字化转型成功率低,我们确实应该从认识论、方法论和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上找原因,为数字化转型赋能的过程中,也为自己赋能,要让自己得到真正的成长,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