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思想

本文将围绕 实体企业为何扔掉“传统” 来给读者提供优质内容

  是让“传统企业”这个概念谢幕的时刻了。
  
  将时钟调回到十年前的商业世界,你会发现彼时突然流行各种豪华“赌局”。“赌桌”一端坐着雷军等互联网公司的代表,另一端是董明珠等实体企业的代表。在“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现场,他们的“赌资”张嘴就是10亿元。
  
  “赌局”是时代的杯中倒影,彼时正值移动互联网大爆发前夜。一位从硅谷归来的投资界朋友聊到自己的困惑:他遇到的一半中国商人把“颠覆”、“破坏”和“互联网思维”挂在嘴边,而且看起来越传统的产业越容易迷醉于这些概念,如同听到海妖歌声的水手。而另一半,则将互联网视为毒蛇猛兽。他们依然将PC时代笨重的显示器视为对手,更难以接受让移动互联网那一块小小的屏幕改变生意。
  
  接下来的十年,也是产业板块大碰撞的十年,是新创业英雄在数字大陆上纵横驰骋的十年。团购、手机、O2O、互联网金融、共享单车、视频、社交电商等相继站上风口,每个风口下也都曾躺了一堆“死猪”;BAT概念出现,并在富氧环境中迅速成为巨兽,拼多多、滴滴、字节跳动、快手、美团也相继晋升为头号玩家;旧游戏都重玩一遍,零售、传媒、餐饮、服饰等在PC时代就受到过冲击的行业,十年中再次脱胎换骨。
  
  但直到2020年新冠疫情之前,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之间的撕裂乃至对峙,是贯穿其中的草蛇灰线。2015年“互联网+”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可对于“互联网+”还是“+互联网”,即谁为主语谁为宾语,又掀起过一轮争论。2018年5月小米上市,对其是应该按照互联网公司估值还是按照硬件公司估值,也打起了口水仗。
  
  不过,自2020年之后数字化浪潮席卷而至,产业互联网进入中心舞台,这种撕裂与对峙突然消失了。
  
  2020年4月,时任蚂蚁金服CEO的胡晓明预判:疫情带来的最大改变,是从政府管理、城市管理到企业管理,将全面提升数字化程度3%~5%。数字化转型在疫情前是发展快或慢的问题,疫情后则是生与死的问题。
  
  这一年本来商业分水岭就正在隆起,创新从单一技术驱动转化为组合驱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特高压等将共同构成新一代商业基础设施,已受过移动互联网洗礼的实体经济会再次刷新系统,而疫情则让扳机提前扣动。
  
  究竟何为数字化?答案永远在现场。在实地走访了阿里犀牛智造、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三一根云平台、美的“美擎”工业互联网生态、联想合肥联宝智能制造基地、京东智能物流园等国内数字化成果的样本之后,我们有了如下7点发现:
  
  1. 数字化能力需要横跨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能力组合起来,它不只要解决数字世界的商业难题,还要解决物理世界的商业难题,还要链接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随着场景复杂度变化,技术难度也会呈现指数级增长。
  
  2.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之前的信息化不同,后者只是将线下数据翻到线上去,没有回馈,而数字化最终一定会回馈到现场作业过程,形成闭环;线上化通过单纯软件技术就可以搞定,数字化一定要用软件加硬件的技术;信息化是业务流程的线上化管理,数字化是作业过程的精细化管控。
  
  3. 一座工厂的数字化,可分为三个层级,最简单就是信息化,第二层是数字化,第三层即数智化,基于所采集的数据,通过AI来做判断、做决策,再将AI所形成的决策下达到边缘端,通过边缘端再来执行。
  
  4. 消费互联网是长板理论,把某个体验做到极致,就能够掩盖掉其他不足,但产业互联网是短板理论,长板会被短板拖住。系统能力再强,设备能力跟不上也实现不了;生产线再高效,如果上游采购品质或者交期不稳定也没用。因此产业互联网只做好一端没用,一定要全链路、端到端齐头并进,环环相扣。
  
  5. 传统制造模式会陷入以产定销的难题,一个品牌从企划设计到最终上市,有漫长的过程,这是一种“期货制”商业模式。数字化则解决了订单背后的两个核心问题:“what”和“how many”,即用户需要什么,需要多少。它不但能够预测需求,而且能够让整条供应链满足敏捷制造的需求。
  
  6. 数字化要处理多种矛盾,如供应链要实现稳定,需要控制力,而要实现数字化协同,需要的是开放性;再如,太厚的中台无法为数字业务提供敏捷快速的资源支撑,太薄的中台又难以解决高性能、高并发下对成本和效率的要求。对这些矛盾的解决能力,并非如流量型生意一样,投入200个亿瞬间就可用钱买到,而要靠结硬寨打呆仗,从一个个坑中爬出来。
  
  7. 造物始于造人,传统工厂中,工人容易成为摩登时代里困在流水线上的螺丝钉,而在数字化工厂,工人是否会成为“困在系统”中的人?真相恰恰相反,数字化不是无人化,更不是对人的异化,而是将人解放出来。工人可以同程序员一起作业,数字化应该让产业工人更有创造力,更有尊严。
  
  综上,数字化正在重新定义商业、产业、文化乃至我们的生活方式。拥抱这场大变革,是这个最具不确定性的时代最具确定性的动作。
  
  那些头部科技公司已嗅到了其中的味道。不同于十年前将实体企业视为“传统”的骄傲,它们纷纷更新了自己的叙事模型:腾讯两个月前在央视投广告,讲了如何通过数字技术助力中国实体经济的故事;联想集团则提出“新IT”赋能实体经济,推动各行各业的智能化转型;京东更是希望给自己贴上新型实体企业的标签。
  
  当序幕刚刚拉开,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传统企业尤其是制造业,对数字化技术还处在摸索阶段。数字转型项目成本高、周期长、难度大,它们难免会犹豫甚至裹足不前,但在抗疫、复工复产与重振旗鼓的过程中,它们深刻体会到了数字化核心环节滞后所带来的拖累,促使其反思过往数字化部署中的缺陷。
  
  数字化的终局,是“消灭”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概念差异。它不是某一环节的降本增效,而是全面驱动效率提升,推动深度融合应用,重构组织模式与价值网络的必然之路。

猜你喜欢

热门文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 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995315907@qq.com举报,一经 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